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百科 >> 正文

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016-10-27

一、社会因素

1.社会刺激因素

高职学生是社会上最活跃最敏感的人群,他们常常最先敏锐地感觉到社会的变化和冲击。又由于他们正处在人格和观念的形成期,生理和心理迅速变化,处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因而那种变化在他们的心灵中引起的冲击也最为明显、强烈。他们喜欢这种变化,但另一方面又对某些变化感到迷惑不解,难以适应。

2.学校生活因素

(1)复杂的人际关系。

(2)紧张的学习。

(3)单调的业余生活。

(4)心理素质教育的缺乏。

3.就业困难方面的因素

就业是所有高校毕业生所关心的重要内容,有关就业的种种问题成为引发高职学生心理困扰的重要因素。许多学生虽然很重视就业问题,但对就业的准备不足,在业务能力上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在择业时表现出职业成熟度不高、将职业理想化、缺乏自我认识能力、缺乏求职技巧和获取职业消息的能力等。此外,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学生毕业后,就业较困难,人为的干扰因素太多,体现不了优胜劣汰的公平原则。

二、个体心理因素

1.认同的危机

高职阶段正是高职学生解决“自我同一性”危机的时期。学生不断地反省自我和人生,思索自己、社会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确定“自我同一性”过程中,高职学生会经历种种内心矛盾和迷惘,情感起伏大,容易诱发一些心理障碍。而“认同危机”解决的效果,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2.性的生物性与社会性冲突

处于青春期的高职学生已经到了性成熟阶段,有了性的欲望和冲动,然而由于社会道德、法律和理智的约束,这种欲望被限制和压抑着。一般情况下,高职学生能通过学习、工作、文娱活动、社交等途径使生理能量得到正当的释放,得到某种程度的宣泄、代偿、升华,否则容易产生性压抑,有时甚至是比较严重的性压抑。性的压抑常常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3.挫折承受能力不足

一方面,由于整个社会的紧张性刺激增多带来的应激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在增加,另一方面,不少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却远远跟不上。

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相当一部分人心理素质脆弱,遇到一点不顺利、不如意,就容易有挫折感,尤其是当挫折的相对强度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就会转向失望、自卑,变得心灰意懒、委靡不振。缺乏挫折承受力是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4.情绪稳定性较差

高职学生正处于情绪最强烈而又最动荡的时期。他们的情绪富有冲动性,经常摇摆不定、跌宕起伏,容易缺乏冷静的思考,因而常会因做错事而懊丧悔恨。

同时,由于情绪具有弥散性的特点,他们对事物的判断有时会失去客观性,表现在对挫折的判断上往往会以点概面,不能很好地对待挫折体验。

5.个性发展缺陷

性格内向孤僻、沉郁、压抑、过于自卑或过分自尊、急躁、冲动、固执、多疑、好钻牛角尖、易偏激、有太强的个人欲望和过高的个人期望、不善人际交往、唯我独尊、爱慕虚荣、娇生惯养、感情脆弱等个性特征都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而其中有些本身就是心理障碍的表现。

6.人生观动荡模糊

高职学生一方面正处于人生观逐步确立阶段,另一方面又面临多元价值体系的选择,加之某些社会思潮的影响,从而使他们人生观的确立变得困难而复杂,动荡不定。人生观的动荡模糊往往会影响他们对事物的评价,使得他们在遇到困难、挫折时会产生情感波动,不能正确对待,尤其是那些错误的人生观往往会限制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容易被心灵的创伤所淹没。

7.内心矛盾重

高职学生常见的内心矛盾有:自立与依赖的矛盾,自信与自卑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知与行的矛盾,感情与理智的矛盾,需要与满足的矛盾,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冲动与压抑的矛盾,向善的愿望与从恶的意念的矛盾,等等。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内心矛盾中或内心矛盾冲突的强度过大时,加之外界某些事件的作用,就可能破坏心理平衡而出现心理障碍。